|
「新冠预警」家里老人警惕“大白肺”!家里有老人,担心出现“大白肺”、“沉默型缺氧”等情况,具体如何应对,提前预警? ![]() 什么是白肺? 对于大家关心的大白肺和沉默型缺氧问题,曾有读者这样描述“母亲70岁,感染新冠后五六天都觉得好了,也不发烧了。突然觉得憋气,去医院检查发现是病毒性肺炎,肺都白了。” 对此,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武文娟介绍,“白肺”从医学上来说,有两方面的情况。 一种是原本有肺部疾病,例如肺纤维化、肺结核等,肺部受到了损伤,影像学上口语化的描述,会看到白肺。还有一种情况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病毒性肺炎的表现。 正常情况下肺部是由肺泡组成的,肺泡里边充满了空气,进行CT或者是X线检查时,它的影像表现应该是黑色区域。但如果肺泡里出现炎症和感染有渗出液和炎性细胞的时候,肺泡就被这些渗出液或者炎性细胞所填充,射线就穿不透,在影像学的表现上就出现了白色区域,就是大家说的“白肺。” 咋预防? “不能预防,只能预警。”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武文娟表示,目前根据新冠病毒感染的情况,推荐80岁以上老人,出现阳性症状后,要及时和社区医生联系,或者自己平时熟悉的主治医生联系,根据情况诊断,需要居家观察治疗还是住院治疗。 那么对于80岁以下,身体状况也不错,或者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,但又控制的很好,很平稳,想居家观察治疗的话,有哪些变化需要大家警惕? 武文娟说,病毒性肺炎造成的“白肺”也不是立刻就会形成的,一般会在两三天之前都有一些信号预警,大家一定要留意到。 例如:血氧饱和度,心跳,脉搏等变化。 一、提醒大家:家里老人发烧后,首先要观察精神状态,是否嗜睡、食欲不振、神志淡漠、呕吐等情况。 二、还有很多有基础疾病的老人,一般会推荐在家里备一个指尖血氧仪。 可以注意到两个变化:①血氧饱和度和脉搏。 血氧饱和度如果低于93或者90,就要多注意;脉搏正常是60~100,高于100也要警惕。 有人监测时发现,老人散步活动时,数值在95、96也挺好,但一休息,立刻大起大落“从95、96立刻掉到93或者以下”,也要注意。 三、有的人说,家里老人平时身体也不错,也没有备血氧仪什么的。应该看什么数据? 武文娟建议,除了老人的精神状态,也可以数一下呼吸频次。在老人休息状态下,一分钟时间数一下,如果超过30次,也需要多警惕。如果呼吸频次看不清楚,也可以通过胸廓活动的频次来数。 一般来说,出现以上变化,就要及时联系医疗机构,做进一步检查和诊断处理。 除了有基础的老年人,高龄老人等,武文娟提醒,过于肥胖的人群,即便是中青年,感染新冠后也要注意和警惕。 哪些人群高风险? 据悉,我国新冠病毒感染分为轻型、普通型、重型。 哪些人群有高危因素,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12月26日最新发布的诊疗参考方案里明确提出: 虽然所有年龄段的人都有感染新冠和发生重症的风险,但是以下人员重症风险高,需要特别关注: ▲年龄≥65岁(也有指南认为≥60岁) ▲养老机构居住人员 ▲未接种疫苗 ▲患有慢性疾病(心血管疾病、慢性肾病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、糖尿病、神经认知障碍、肥胖症等) ▲各种形式的免疫抑制人群(肿瘤放化疗、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、先天性免疫缺陷、HIV感染、激素/免疫抑制剂/生物制剂使用者等) ▲其他:肝病、妊娠等。 新冠病毒感染分型 ▲轻型:临床症状轻微,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 ▲普通型:具有发热、呼吸道等症状,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▲重型: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✔ 呼吸窘迫,RR≥30次/分 ✔ 静息状态下,指氧饱和度≤93% ✔ 动脉血氧分压(PaO2)/吸氧浓度(FiO2)≤300mmHg ✔ 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,肺部影像学显示 24~48 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>50%者 ▲危重型: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✔ 出现呼吸衰竭,且需要机械通气 ✔ 出现休克 ✔ 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。 ![]()
2022-12-27
2022-12-27
2022-12-27
2022-12-24
2022-12-24
2022-12-21
2022-12-21
2022-12-21
|